BK

BK
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重要嗎?該選擇還是不選?
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重要嗎?該選擇還是不選?

開局一張圖,我是有選股息再投入的,大家看我過往的實測也知道。 FT的設定頁面如上圖,至於其他的卷商可以自行google參考。 我們可以看到此圖,假設您在 1930 年投資了 1美元在標普500上(SPY)。到 2020 年您將擁有: 1. 『不含』股息再投資你將擁有214美元 2. 『包含』股息再投資ˊ則是擁有7219美元 這種效果要歸功於複合成長。股息用於購買更多指數 ETF 股票。這些股票產生更多股息。這個循環不斷重複,促進正向回饋循環(這才是所謂的指數投資、指數成長阿)。 不要少看那些少少的配息,有時候這些配息比單純資本利得重要。但真的重要嗎?我覺得要以『總體來看』,否則並非重要。1930–2020我覺得算起來這些配息總額可能才不到100元 但即便是只有0.1元的股息再投入,你都能在上述時間獲得『配息+資本利得』的成長。可是我在大多數文章或是身邊的友人,他們都是入袋為安的概念,也就是取出配息當生活花費。 上張圖片擷取自這裡 如果在敘述上有錯誤的麻煩高手更正,謝謝 初來乍到如有興趣者請先點選About可以看本部落格『
BK
如果股票跌了怎麼辦?聊聊配置債卷的用處(商品型:黃金、白銀...等)

如果股票跌了怎麼辦?聊聊配置債卷的用處(商品型:黃金、白銀...等)

有人說,今年『剛好』股價上漲被我遇到,對,我不否認,但我是所有資金都參與市場的,如果股價下跌我還有債卷能撐著,每月提領我就賣出債卷,大家還記得30%債卷嗎?按規劃 ,且依據歷史回測是可以撐過去的(有10%機率不行、但這因素很低) 大家可以看以下第一張圖片我標普500跟中期公債、長期公債 對比之,為何用IEF跟TLT呢?因為他有20年歷史,在股價下跌時,有大多數機率得到了保護作用,在退休提領的過程中,股票下跌時我們就賣出債卷當生活使用即可,股票就先繼續持倉,當然如果跨年度,可以賣出部分債卷做為再平衡用。 第二張圖為VT及中期公債、長期公債,大家也可以比對之,VT在金融海嘯時上市,我從這時開始回測,公債起的效用更大,但VT 漲幅就不及標普500了,畢竟他持有全世界。 下面這張圖有標普500、VT、黃金、白銀、商品、中期公債。 你可以看看在『標普500、VT』下跌時,有哪些起到了保護作用?而又差了多少?我認為是黃金、
BK
對房地產信託VNQ資產配置的看法

對房地產信託VNQ資產配置的看法

直搗黃龍。很多人不喜歡他的原因是因為殖利率只有4%(低股息),再者就是投資經常表現不好的股票,飯店 REIT 在過去約 3 年的年總回報率為 8–10%,但自倉儲 REIT 的平均年總回報率15–20%,再者就是效率低下。房地產信託是整個金融市場中最被動持有的投資,導致它們的表現更類似於『債券』而不是房地產 VNQ雖然對於新手簡單、容易,但是長期的表現並不是這麼好,當然我不否認他是個穩定的配置。 初來乍到如有興趣者請先點選About可以看本部落格『退休提領實測』的介紹,也可以點選Lists看文章分類。或加入群組一同認識更多指數投資朋友 當然VNQ也有其優點,但就是不夠好,他有幾百億美元的淨資產集很大的交易量,使其成為所有行業中最大的 ETF 之一。也對於這個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(他的投資大家可以google我就不在分享 總而言之就工業、電塔大大小小一些行業什麼的) 如果你對這種行業有興趣 我提供幾個有趣的行業你看看、但是不構成投資建議 下面這張是自助倉儲公司、這種公司的成本低廉管理容易。 下面這個也是自助倉儲公司不過跟上面那一間 標的不太依樣,而這兩間的殖利率都有4%多
BK
關於台股高配息/美股高股息的另一個選擇

關於台股高配息/美股高股息的另一個選擇

相較於臺灣的股市0056、00929、00934 、00936、00937B、00713、00946、944…等等,在美股的部分 除了網路上分享的那切,其實有更多有趣的選擇,如果你有興趣,可以繼續看下去。 比較有趣的大概就是之前有人分享過的邪惡產業例如英美菸草BTI,這個邏輯是因為菸酒都有上癮的成分,且利潤龐大,有長期的可能性,另外是屬於英股不用收股息稅,配息則是扎扎實實的9%(圖片我放文末)、而且每一季配一次 當然上面介紹的僅是產業中的其中一隻,我並不是推薦你購買這一隻,僅分享美股產業的多元及與台灣的不同接下來我推薦一個網站suredividend(如果找不到可私訊我領取)給你參考,是我這幾年看過談論關於股息最有趣也資料多元的網站。 以下我先截圖給大家看(內文為英文為方便大家觀看我翻譯為中文) 上圖的標題有四個名單,股息貴族、高股利、配息之王…等等。這邊我先講講股息貴族,他是一組精選的 68 隻標準普爾 500 指數股票,股息連續增加超過 25 年。經過嚴格的考核成為股息貴族的要求是: 躋身標準普爾 500 指數、股利連續 25
BK
取代嘉信理財及IB盈透證卷提款卡之分享

取代嘉信理財及IB盈透證卷提款卡之分享

本篇也是實測,在寫文同時看起來是華人區首發,感謝大家給予支持,在去年2023年據說嘉信理財已經不發卡到台灣了,也讓想投資美股的朋友們覺得似乎也沒必要了,抑或是覺得在資金上的靈活運用也不是這麼的方便。 這邊我實際操作一下,首先你必須先行有嘉信理財或IB盈透證卷這兩個戶頭其中一個,開戶部分 這邊有註冊連結總整理 至於程序部分你上網自己看一下,太多人分享了 我這邊都跳過,如果已經有在投資路上的朋友,可以點我先註冊wise 註冊連結在此非常容易基本上就是下一步到底 完成它。 第二個部分就是先行串接跟嘉信理財或IB盈透證卷這兩個戶頭的ACH,因為如果未來要刷卡 或是要ATM提領比較方便轉過來,設定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點選wise頭像之後再選擇連結帳戶,如果有問題的可以看我文末的聯繫方式一起討論討論 接下來之後呢我們要先轉一點錢進去,不用多大概20–30美金而已,歐元跟美元都測試過了,建議在平日安排,如果在假日的話會隔3–4天才會入帳,平日的話ACH則是秒到帳 下一步則是要領取信用卡,有看到wise後台左邊的卡點進去之後直接申請虛擬卡跟實體卡,兩張都申請一張綁手機,一張拿實體放錢包,直接下一
BK
替代IB盈透證券提款卡HSBC提領實測

替代IB盈透證券提款卡HSBC提領實測

台灣地區因為IB盈透證券沒有發提款卡、但又很多人使用,這邊提供一個思考給大家,寫文章的上週,我剛到香港匯豐開戶,順便申請環球提款卡,這張提款卡,功能如照片上,刷卡免國外手續費(1.95%)、無海外提款費用。這點刷卡部分是優於firstrade。(本文章只是介紹,當然詳細條款如有修正依銀行為主喔) 我是使用香港的HSBC one 台灣人也可以開,我先以嘉信理財為例,另外呢 你到IB後台短選轉帳與支付,選擇港元,選擇連結戶頭,戶頭這邊輸入你在匯豐銀行的帳戶,填寫完之後確定連結兩個戶頭,就會成功eDDA授權,這個不用想太多,就是類似ACH可以一鍵轉帳,將IB的錢轉到匯豐的提款卡上。 初來乍到如有興趣者請先點選About可以看本部落格『退休提領實測』的介紹,也可以點選Lists看文章分類。或加入群組一同討論 登入app之後點選管理卡片,可以在卡片遺失暫時封鎖功能,也能加入apple pay供平常付款(功能同wise),之前有寫過wise,主要是提款有限額跟限制次數,所以這邊可以用HSBC補足也能使用英鎊 我先從IB打錢到香港匯豐(別問為什麼不能臺灣、因為IB盈透證卷沒有這個幣別)。IB
BK
klook的10%回饋及眾多訂房網直接進到你的錢包,讓投資與旅行完美結合

klook的10%回饋及眾多訂房網直接進到你的錢包,讓投資與旅行完美結合

這個主題比較輕鬆一點,跟理財沒關係,如果你是有常在旅行,會用訂房網站(agoda、booking)、或是旅遊網站(klook)可以考慮這個方案 大家可以點旁邊的連結註冊,https://www.topcashback.com 以方便未來在消費時先透過這個網站,目前看klook有13%回饋,agoda、booking大概7–8%。當然這個網站裡面也有一些其他的國際品牌 註冊後點選個人資料設定、點選cash out這個,會出現右邊的畫面。點選ACH這個,當然也可以連paypal不過提款就要費用(台灣目前經玉山) 右邊這個畫面的填寫方式,你可以進入嘉信理財 ,點選選單-直接存款與匯款至嘉信帳戶,下面的『提供給您的雇主可打印信息』或其他將存款發送到您的帳戶的人。點進去後會看到下面左邊的PDF,把內容填進右邊的頁面 回饋金可以直接入金 嘉信 (IB也有Routing Nunber但我沒試過),如果有試過的板上朋友,希望也可以分享一下。 我設定結束之後馬上買了klook出國的一些接駁跟行程,購買之後完馬上就有回饋。如果你想要註冊嘉信或IB的帳戶、可以參考以下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