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/股票投資
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該選擇還是不選?他有多重要?
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該選擇還是不選?他有多重要?

開局一張圖,我是有選股息再投入的,大家看我過往的實測也知道。 下張圖片擷取自這裡 如果在敘述上有錯誤的麻煩高手更正,謝謝 FT的設定頁面如上圖,至於其他的卷商可以自行google參考。 我們可以看到此圖,假設您在 1930 年投資了 1美元在標普500上(SPY)。到 2020 年您將擁有: 『不含』股息再投資你將擁有214美元 『包含』股息再投資ˊ則是擁有7219美元 這種效果要歸功於複合成長。股息用於購買更多指數 ETF 股票。這些股票產生更多股息。這個循環不斷重複,促進正向回饋循環(這才是所謂的指數投資、指數成長阿)。 不要少看那些少少的配息,有時候這些配息比單純資本利得重要。但真的重要嗎?我覺得要以『總體來看』,否則並非重要。1930–2020我覺得算起來這些配息總額可能才不到100元 但即便是只有0.1元的股息再投入,你都能在上述時間獲得『配息+資本利得』的成長。可是我在大多數文章或是身邊的友人,他們都是入袋為安的概念,也就是取出配息當生活花費。
BK
如果股票跌了怎麼辦?聊聊配置債卷的用處(商品型:黃金、白銀...等)

如果股票跌了怎麼辦?聊聊配置債卷的用處(商品型:黃金、白銀...等)

有人說,今年『剛好』股價上漲被我遇到,對,我不否認,但我是所有資金都參與市場的,如果股價下跌我還有債卷能撐著,每月提領我就賣出債卷,大家還記得30%債卷嗎?按規劃 ,且依據歷史回測是可以撐過去的(有10%機率不行、但這因素很低) 大家可以看以下第一張圖片我標普500跟中期公債、長期公債 對比之,為何用IEF跟TLT呢?因為他有20年歷史,在股價下跌時,有大多數機率得到了保護作用,在退休提領的過程中,股票下跌時我們就賣出債卷當生活使用即可,股票就先繼續持倉,當然如果跨年度,可以賣出部分債卷做為再平衡用。 第二張圖為VT及中期公債、長期公債,大家也可以比對之,VT在金融海嘯時上市,我從這時開始回測,公債起的效用更大,但VT 漲幅就不及標普500了,畢竟他持有全世界。 下面這張圖有標普500、VT、黃金、白銀、商品、中期公債。 你可以看看在『標普500、VT』下跌時,有哪些起到了保護作用?而又差了多少?我認為是黃金、
BK
關於台股高配息/美股高股息的另一個選擇

關於台股高配息/美股高股息的另一個選擇

相較於臺灣的股市0056、00929、00934 、00936、00937B、00713、00946、944…等等,在美股的部分 除了網路上分享的那切,其實有更多有趣的選擇,如果你有興趣,可以繼續看下去。 比較有趣的大概就是之前有人分享過的邪惡產業例如英美菸草BTI,這個邏輯是因為菸酒都有上癮的成分,且利潤龐大,有長期的可能性,另外是屬於英股不用收股息稅,配息則是扎扎實實的9%(圖片我放文末)、而且每一季配一次 當然上面介紹的僅是產業中的其中一隻,我並不是推薦你購買這一隻,僅分享美股產業的多元及與台灣的不同接下來我推薦一個網站suredividend(如果找不到可私訊我領取)給你參考,是我這幾年看過談論關於股息最有趣也資料多元的網站。 以下我先截圖給大家看(內文為英文為方便大家觀看我翻譯為中文) 上圖的標題有四個名單,股息貴族、高股利、配息之王…等等。這邊我先講講股息貴族,他是一組精選的 68 隻標準普爾 500 指數股票,股息連續增加超過 25 年。經過嚴格的考核成為股息貴族的要求是: 躋身標準普爾 500 指數、股利連續 25
BK
從『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』,看長期投資的ETF資產分配。

從『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』,看長期投資的ETF資產分配。

我簡單從維基百科抓一段AAII協會介紹,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是一個擁有約 15 萬名會員的非營利組織,其目的是對個人投資者進行股票市場投資組合、財務規劃和退休帳戶的教育。 AAII“透過教育、資訊和研究計畫幫助個人成為自己資產的有效管理者。”由於其非營利地位,該組織將自己定位為公正的投資資訊來源。 網站內有非常多的文章跟分析,有興趣的大家可以看看,這邊單就資產配置來聊聊,簡單來說他分為超過20年、15年、10年的投資者,差別在債卷的部分為10%、40%、60%。其餘為大中小型股配置。 以60歲退休為例,現在年紀為30–40歲的,應該是配置如下(其餘的部分請自行看下圖、不在作演示)   20%大盤股: Vanguard 500 Index Admiral Shares ( VOO ) 20%中盤股: Vanguard Admiral Mid-Cap Index ETF ( VO ) 20%小型股: Vanguard Small Cap Index ETF
BK
投資台股0050手續費與投資美股標普500之股息稅比較及獲利之差異

投資台股0050手續費與投資美股標普500之股息稅比較及獲利之差異

很多人不買買美股的原因,他們認為即便是配息,長期下來不是這麼的划算,因為主要是他會抽取配息之 30% 股息稅,那我們來看看是否如此呢? 我們以台灣指數 0050 跟美國標普 500 及買進全世界的 VT 來做個比較 0050 費用為 0.43% VOO標普 500 為 0.03 VT 則為 0.07 以近幾年美股大盤殖利率1.4–1.6來看,再乘上0.3就是30%股息稅金,那我抓個中間1.5×0.3=0.45%。 而0050年均殖利率約有3.6%左右,但是購買台股部分買進、賣出都有 手續費、證交稅…等等,我都跟我朋友說 假設你賣100萬等值的0050。
BK
IB盈透證卷4.83%現金活存,真的優惠嗎?

IB盈透證卷4.83%現金活存,真的優惠嗎?

2024年盈透證卷只要有現金在裡面,就會有4.83%的利息,這點真的值得我們當作一個配置嗎? 這是我在2024年看到的一個活動,有不少朋友或群組都在分享,我們先撇除總資產需要10萬USD,不過在目前殖利率倒掛的情況下 短債有非常高的%數 嘉信有5.14–5.42%且直接買本人不會收取30%股息稅 接下來我們看看IB,也是有不少5%以上的債卷。 我們可得知、金融市場是一個零和遊戲,如果他能給你4.83%,那是否它能找到比4.83%更有利的標的來做投資及套利的動作?這點給消費者自行思考 初來乍到如有興趣者請先點選About可以看本部落格『退休提領實測』的介紹,也可以點選Lists看文章分類。或加入群組一同討論 如買債卷 記得多比價 跟買水果一樣(下面兩篇延伸閱讀) 買美國債卷每家價格都不同,就跟買水果一樣,多多比價摟
BK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重要嗎?該選擇還是不選?

美股的股息再投入重要嗎?該選擇還是不選?

開局一張圖,我是有選股息再投入的,大家看我過往的實測也知道。 FT的設定頁面如上圖,至於其他的卷商可以自行google參考。 我們可以看到此圖,假設您在 1930 年投資了 1美元在標普500上(SPY)。到 2020 年您將擁有: 1. 『不含』股息再投資你將擁有214美元 2. 『包含』股息再投資ˊ則是擁有7219美元 這種效果要歸功於複合成長。股息用於購買更多指數 ETF 股票。這些股票產生更多股息。這個循環不斷重複,促進正向回饋循環(這才是所謂的指數投資、指數成長阿)。 不要少看那些少少的配息,有時候這些配息比單純資本利得重要。但真的重要嗎?我覺得要以『總體來看』,否則並非重要。1930–2020我覺得算起來這些配息總額可能才不到100元 但即便是只有0.1元的股息再投入,你都能在上述時間獲得『配息+資本利得』的成長。可是我在大多數文章或是身邊的友人,他們都是入袋為安的概念,也就是取出配息當生活花費。 上張圖片擷取自這裡 如果在敘述上有錯誤的麻煩高手更正,謝謝 初來乍到如有興趣者請先點選About可以看本部落格『
BK